在過去漫長的時間里,藥食同源的深厚底蘊讓茶葉康養(yǎng)治病的道理入醫(yī)書、進史冊,代代相傳。
即便到今天,我們仍然能夠用西方的科學去解讀這片樹葉。
無論時間和空間如何交疊往復,茶葉總以不同存在形式伴我們左右。
歲月浩瀚,我們的基因里或許已經(jīng)有了關于茶的另一種記憶。
是茶氣在身體中流動的健康舒適,也是在茶湯中與前人的對話。
種茶、制茶、飲茶、食茶,我們不僅追求勉強裹腹,滿足味蕾,尋得藥用。
數(shù)千年與茶為伴,只因茶中有飲食,茶中有康養(yǎng),茶中有詩意。
茶食
“今天午飯吃什么?”
“ 今天晚飯吃什么?”
無論你是誰,當代人的日常靈魂拷問通常如此。
如果忘記國界描繪的區(qū)隔線,“吃喝”讓人類史有時擁有了交疊。
我很贊同十九世紀德國哲學家費爾巴哈所言:“心中有情,首中有思,必先腹中有物?!?/p>
豐富的味覺感知能夠延伸人的思緒,猛烈的酸辣意味著忘卻憂惱的瞬間,馥郁的鮮甜連接著與開心有關的一切,而苦澀是為人之初都不喜歡的“ 絕望 ”……
正是在這百味中,飲食文化在文明的系統(tǒng)中形成了自身完整的架構,這在很注重從飲食角度看待社會與人生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尤為凸顯。
從“吃閉門羹”“吃香”“吃虧”等始于吃喝的大眾詞匯,到“民以食為天”“夫禮之初,始諸飲食”等關乎政治哲學和人際關系的調諧。
從“凡飲,養(yǎng)陽氣也;凡食,養(yǎng)陰氣也 ”對中和之美這種審美境界的寄托,到詩人杜甫赴長安吃到朋友并不豐盛的款待卻興奮揮筆寫下“長安冬菹(泡菜)酸且綠,金城土酥(蘿卜)靜如練 …… ”的文人風情雅趣。
飲食,悠悠萬事,以此為大。
百姓們也常說:“開了大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食中之茶,也是一件大事。
以茶入饌,古已有之。
從《晏子春秋》載:“嬰相齊景公時,食脫粟之食……茗菜而已”可知,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人們已經(jīng)開始食用茶葉。
有一本書叫《中國茶菜茶點》,我很后悔第一次閱讀它是在深夜睡前。
其中根據(jù)歷史記載和民間現(xiàn)況記錄的上百種令人垂涎欲滴的茶菜和茶點足以云游茶的深夜食堂。
隨后,義無反顧地失眠了。
茶葉的包容性很強,可與素菜、水產(chǎn)品、禽蛋畜產(chǎn)類等可以說幾乎是所有類別的食材融合烹飪。
如制成抹茶玉米筍、烏龍鱔片、五香茶葉蛋等美味茶菜,也可制成以蒸煮類、烘烤類和羹凍類為主的茶制點心。
茶沒有困在時間里,沒有禁錮在歷史中。
如今,茶不僅只有曾經(jīng)烹飪茶菜茶點時的精致廚心,煮水品茗的氣定神閑和沖刷抹茶的怡然講究,也豐富了自身融入人們光怪陸離的現(xiàn)代生活的特質。
“ 我想喝飲料吃零食,但我也想要健康?!?/p>
現(xiàn)在的年輕人對于吃喝普遍是這樣的態(tài)度:“請問,能不能在我的飲料零食里加點兒健康?”
近年來,茶葉功能成分標準化提取物、速溶茶系列固體飲料、液態(tài)茶飲料、茶食品、茶保健品、茶天然藥物、茶日化用品、動物飼料、植物保護劑等茶葉的加工產(chǎn)品愈來愈多。
還是古人看得遠,民以食為天,在眾多的加工產(chǎn)品中,各種茶食品和速溶茶、茶飲料得到世界上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
藥食同源的傳統(tǒng)其實在不斷嵌入現(xiàn)代生活,茶不停地滲透到更深更廣的食品領域。
茶湯圓、茶粥、茶類面制食品、茶豆腐、茶葉糕點、茶葉膨化食品、茶葉果醬、茶葉冷凍制品 ……
以茶餐類和休閑類茶食品為主的茶食品走上了“無茶不歡”的旅途。
畢竟,吃下敷衍生產(chǎn)的食物,人不會感到滿足。
為了與生活的忙碌搭調,出現(xiàn)了以立頓為代表的茶包、袋泡茶。
其中不乏添加了草本植物的花草茶和增添了亦食亦藥的天然食品的保健茶,如決明子茶、菊花茶、麥芽茶和檸檬茶等。
還有以含茶配料或原料應用于香飄飄、雀巢等固態(tài)奶茶和康師傅、統(tǒng)一、娃哈哈等茶飲料的速溶茶。
而對于普洱茶來說,有著更高一級的固態(tài)速溶茶 —— 普洱茶膏。
將云南特有的喬木大葉種茶葉經(jīng)過加工與發(fā)酵后,通過特殊的方式將茶葉中的纖維物質與茶汁分離,將獲得的茶汁進行再加工還原成茶膏。
當我們說起藥食同源,難免會想到茶葉。
作為一個普通人,有時候甚至覺得,自己與健康的距離,還差這片樹葉。
節(jié)選自《普洱》雜志2021年11月刊
《茶為食 ,茶為養(yǎng)》
文 | 葩佛 圖 | 朱力 [ 除署名外 ]
來源:普洱雜志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